top of page
Untitled (2200 × 924 px).png

Articles

真正的教師:人生角色動機



Ra Uru Hu


這是關於區分的科學。在這裡,我們真正開始看見人生角色,開始看見那件”戲服”。每當思考人生角色時,我最愛將其比作戲服——就像看電影時,人物的衣著總在傳遞資訊,這些設計本就是為訴說故事而生。服裝設計師們絞盡腦汁創作形象,好讓觀眾能從視覺中領悟內涵。這就是戲服,它與角色渾然一體。


人生角色亦是如此。當你剛開始成長歷程時,這件戲服總不合身——袖子太長,或哪裡不順。需要時間,需要機緣,需要分形線中那種別無選擇的幸運,才能終於妥帖地穿上它。當戲服完全合身,那就是你本真的模樣。你肯定體驗過穿上某件衣服時”這就是我”的合適感。此刻我們探討的正是這種狀態,以及認識到這個”你”擁有特定的本質。


讓我們稍作停留,先來審視這些術語。我們必須認識到:若缺乏這種動機的純粹性,我們就難以跨越世代界線傳遞資訊,難以突破抗拒與無知的壁壘。


外在權威


關於這種驅動力的理解很重要:作為第一顏色動機,第一顏色決意力,它不僅是關於個人掌握環境、理解本質的潛能,與他人分享、賦予他人的需求與驅動力。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形態各異。


在人類圖中,我們面臨思維的困境:當處於非自己狀態時,思維會摧毀我們完善生命進程的可能性。但當你進入由策略與權威主導的生命軌道後,思維便獲得各種可能性,這就是它的自由。這種自由即成為外在權威,也就是你們從我這裡獲得的:我的思維對你們有價值,對我則不然。它不再是我的內在權威(事實上已失效二十年),卻成為美妙的外在權威。


這正是關鍵所在:當審視教師角色時,要明白這是人格層面的動機。對設計層面而言,這只是車輛與生俱來的天賦技能與基礎工具本就存在。但在思維層面,這是將其輸出的機遇。當然,這就涉及到”轉移”的困境:我們明顯缺乏真正的教師。現有的所謂教師都在師範院校被訓練成用統一方式教授統一內容他們或許能激勵他人,或許具備社會價值,但這絕非教師的本質。


bottom of page